Skip to the content
logo main
  • Portfolio
    • 2024
    • 2022-2023
    • 2020-2021
    • 2018-2019
    • 2016-2018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Interview
    • Video
    • Installation
  • About

E-mail • 微博 • 小红书

© 2025 Hu Shun Xiang, All Rights Reserved

logo main
  • Portfolio
    • 2024
    • 2022-2023
    • 2020-2021
    • 2018-2019
    • 2016-2018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Interview
    • Video
    • Installation
  • About

寻找“瓦特”

寻找“瓦特”

从2017.5.5—2019.11.27,这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不停的去切割贝克特的这本小说《瓦特》,把除去“瓦特”之外所有文字剔除,并且在当日切割结束后烧毁燃成灰烬之后存放在瓶子里,并且标注好切割结束的具体时间,以及所切割的页码。总计切割420P纸张,留下92个“瓦特”,收集54瓶剩余灰烬。

“要有书” —— 王林暨友人图.书.文献展展览现场    @重庆罗中立美术馆

“瓦特”可以是一个人的名字,一本书的名字,一个功率的单位,也可以代表一个疑问“什么?”

原型《瓦特》——塞缪尔.贝克特   1942-1944(被切割后)

我对生活存在太多的疑问,这种疑问促使我去寻找某样东西,荒谬的是,我并不知道它是什么,也不确定我在寻找什么?直到有一天,我遇到《瓦特》(萨缪尔.贝克特的小说),我被小说的名字以及典型的贝克特“失败”美学的气质所深深吸引,我想那就姑且把我要找的事物统称为“瓦特”好了。
“瓦特”开始变的抽象,慢慢的它从一个代词转而成为了疑问本身,寻找“瓦特”的行为也变得更加充满不确定性,这种寻找的过程开始融入了日常生活本身,成为一种以荒谬对抗荒谬的仪式。
寻找“瓦特”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部作品,不如说是借由一本书为载体采用日复一日切割的行为本身所书写的一部平庸生活的日记。它记录了我试图“寻找什么”的状态:无聊,琐碎,徒劳,疲倦,空虚,没有终点……

寻找“瓦特”:时间标注及剩余灰烬部分

2016.1.28
与我相伴五年的猫离家出走。

2017.4.8
找寻无果,我想也许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2017.4.20
生日当天,我送给自己一本《瓦特》。

2017.5.5
我开始了寻找“瓦特”的生活。

2019.11.27
距离寻找“瓦特”伊始,历时两年零六个月,一共切割420P纸张,收集54瓶剩余灰烬,留下92个“瓦特”。

what_01
what_02
what_03
what_04
what_05
what_06
what_07

寻找“瓦特”的初衷始于寻找丢失的猫。随着时间的推移,找猫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我从对具体事物的寻找开始转向对疑问本身的寻找;从失去猫的悲伤转向一种更大的悲伤;当你真正意识到失去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之后,寻找本身开始便成了一切巨大不安的开端。


寻找“瓦特”这一行为最终并没有通向感知,给出一个结果;相反,它指向一种终极疑问:寻找什么?!

寻找“瓦特”被切割后的书籍展示

谨以此作品献给我离家出走的猫,亲爱的贝克特先生,以及那些不求结果,疲于找寻的人。


2019.11.27

成都

寻找“瓦特”

寻找“瓦特”

材料

综合材料

Created in

2017.5.5 - 2019.11.27

category

2017.5.5 - 2019.11.27

E-mail • 微博 • 小红书

© 2025 Hu Shun Xiang, All Rights Reserved.